5月的蒙古國,依然很冷。盡管來到這里近一年時間了,李捷還是有點不適應。
李捷是中鐵四局的一名員工,去年隨著中鐵四局承建的蒙古國烏蘭巴托機場高速公路項目開工,她主動請纓,來到項目負責翻譯工作。
烏蘭巴托機場高速公路是蒙古國完全采用中國標準設計建造的該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意義重大。這也是中蒙“一帶一路”上的重點項目,被稱為“中蒙友誼之路”。
“蒙古國對這個項目寄予厚望。為此,項目部結合施工生產、安全質量管理、中蒙協作隊伍管控和屬地化發展等重點工作,探索開展委派‘施工生產使者、技術指導使者、安全質量使者、文化交流使者、平安幸福使者’五位黨員使者活動。”項目黨工委書記雷昆侖向筆者介紹。
李捷的另一個身份是“文化交流使者”。為當好這個使者,她下了不少功夫,“對我來說,蒙古國是一個陌生的地方。這也是我第一次出國,感受到責任重大。”她告訴記者。
有一次,李捷受項目黨工委的委托,參加蒙古國教育部組織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動。聽人介紹說,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蒙古國中央省高級中學的窗戶連玻璃都沒安裝,只能拿塑料糊著。“蒙古國多冷啊!冬天呼呼的風,窗戶關不嚴,燒多暖的暖氣都沒用。”李捷心里想著。交流結束后,她回到項目部,找到雷昆侖說起這事,并請求能不能為當地學校辦點好事。經匯報后,項目領導班子舉雙手贊成。
在李捷的策劃下,項目部發動捐款,并從國內買了一批玻璃,沒幾天就找工人師傅把學校窗戶的玻璃裝上了。校長愛爾卡·巴格希非常感動,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送到項目部,還給項目部贈送了蒙古國終身榮譽校長獎章和省長簽名的中蒙友誼獎牌。
像這樣的故事,在項目上還有很多。為使中蒙管理文化“求同存異、相互尊重、百花齊放、各美其美”,項目開展了海外工作紀律、蒙古歷史和文化、中蒙傳統友誼等黨課,增強了中蒙協作員工的歸屬感和信任度,并通過開展“文化交流使者”“生產管理使者”“技術指導使者”等活動,夯實了中蒙友誼的基石! (江龍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