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大地顫抖,山河移位。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再一次考驗了偉大的中國和全世界的中華兒女……
5月18日,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的第六天,接到安徽省建設廳選派隊伍赴四川汶川抗震救援的指示后,中鐵四局立即組建了一支由二公司38名員工、13名黨員組成的抗震救援突擊隊,冒著余震不斷、山體滑坡的威脅,日夜兼程趕赴災區,先于其他救援隊伍,第一個投入到抗震救援之中。
北川縣擂鼓鎮是這次地震的重災區,也是中鐵四局抗震救援的主戰場。為了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打好抗震救援這一仗,局抗震救援突擊隊沒等救援人員、施工機械全部到位,就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下設現場救援和后勤醫療兩個黨小組。
局抗震救援突擊隊救援的主要任務是疏通道路、清理廢墟、平整場地、搭建帳篷、安置災民。共調集挖掘機、裝載機、吊車等機械設備12臺,以及必需的救災物資。
5月21日,局抗震救援突擊隊從成都一路急行軍200多公里,直奔災區。晚上9點抵達救援現場后,救援人員顧不上休息,就開始平整場地,搭建帳篷,半夜12點便按照當地指揮部的要求,投入到緊張的救援之中。
5月22日一大早,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動員全體黨員發揚“不屈不撓、眾志成城、友愛互助”的抗震精神,以神圣的使命感、高度的責任感,誓奪抗震救援斗爭的勝利。全體共產黨員鄭重宣誓:“災情就是命令,災區人民的企盼就是我們的使命!奔娂娫邳h旗上簽名,決心以自己的行動展示黨的先進性。
擂鼓鎮作為災區縣政府過度性臨時駐地,縣各部門、中小學以及眾多災民要安置在這里,小鎮人口當時由5000多人激增到4萬多人?吹侥敲炊酁拿窳茉谟曛,風餐露宿,局抗震救援突擊隊非常著急,立即將現場救援隊員分成兩個組,配合機械設備投入戰斗,一支清理廢墟、平整場地;一支打通周邊公路。尤其是危房拆除,樓房高、危險大,考驗著每一個救援人員。每次拆除前,都要研究拆除方案,排查安全隱患,確保隊員人身安全,確保災民財產不再遭受損壞。
在抗震救援中,局抗震救援突擊隊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身先士卒?拐鹁仍粨絷犈R時黨支部書記、前線指揮長聶勇,連續十多天一直盯在現場,每天最多只休息四、五個小時。惡劣的環境和超負荷的勞累,使他的支氣管炎嚴重復發,要靠成把成把的藥來穩定病情。黨支部副書記李偉自進入擂鼓鎮以來,每天往返于救援現場和市、縣指揮中心,保持聯系溝通,確保了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黨支部委員、救援隊總工牛子民白天深入工地, 了解掌握危房情況,對危房結構和損壞程度做出全面鑒定,晚上則在地鋪上制定拆除方案。潮濕的環境、不規律的飲食,使他胃病復發,但牛子民同志忍著疼痛,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5月25日晚9點,局抗震救援突擊隊接到武警水電某部的請求,需立即修建一座1200平米的停機坪,用于米格26直升機吊運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機械。共產黨員、局工管中心總工胡根友立即帶領突擊隊員察看地形尋找地塊,組織機械平整場地,拼搶3個多小時勝利完工,隨后又連續奮戰24小時,吊卸工程機械42臺套,保證了武警水電部隊唐家山堰塞湖搶險的需要。北川煤礦受災嚴重,救援突擊隊要打出一條救災通道,突擊隊副指揮長、黨員尹長江每天工作長達14個小時,衣服淋濕了、腿磕破了,他無暇顧及,累了困了就在現場迷糊一會。他和隊員們不顧山體滑坡、余震不斷的險情,開辟出400多米的便道,搶出被山體掩埋的6臺機械,為煤礦恢復生產創造了條件。技術主管、黨員齊鋒波,始終堅持在現場,不僅指揮危房拆除、災民臨時居住點場地平整、吊卸作業等,還帶領隊員挨家挨戶清理人員和物品。小齊只有23歲,老家陜西也遭受了地震,母親有病,一年沒見面的未婚妻打電話要他回家,接到趕赴北川的命令,他把請假條揣了起來,立即趕赴前線。未婚妻鼓勵他說,“北川挺得住,你能挺得住,我也能挺得住!5月27日,救援隊正在拆除擂鼓鎮辦公樓危房,突然遇到余震,隊員們緊急疏散,剛一平靜,大家就投入到戰斗中,經過4個小時的清理,將鎮政府9枚公章全部找齊,在廢墟旁舉行了簡短的交接儀式,鎮黨委書記李正林連聲說:“我們親如一家啊”。在搶修通往麻柳灣的鄉村公路時,一面是湍急的麻柳河,一面是陡峭的山體,再加上余震不斷,隨時都會有泥石流和滑坡的發生,危險始終威脅著救援人員。5月28日,在搶修一段垮塌的路段時,突然發生了5.4級余震,兩塊直徑2米的巨石滾落下來,距領工員張林僅僅4米,但他臨危不懼,在排除危石后,又繼續和同志們投入戰斗,打通道路,把被阻隔的二炮部隊的大型機械搶了出來。負責材料供應的周志剛,每天到3公里以外的加油站排隊買油,最多時來回五、六次,保證了機械用油。一有空還主動承擔起后勤服務工作。一個多月里,先后有4名隊員向臨時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張林等3名隊員被列為發展對象,周志剛火線入黨。
在抗震救援現場,救援人員心系災區,奉獻愛心的感人事跡隨處可見。6月12日,汽車司機、黨員梁雨生從北川縣城返回時已經很晚了,疲憊不堪,在距離駐地3公里處,一個中年婦女突然跪在路中間,老梁停下車,上前打聽情況,當得知她家中有病人需要緊急搶救時,老梁二話不說,把病人送到醫院辦理了住院手續,回來時已經凌晨5點多鐘了。副指揮長、黨員尹長江自地震發生后,他先后捐款、交納特殊黨費1000元。在這次救援中,他又掏出500元救助一名讀初三的女孩。在搶修通往蘇保鄉的道路時,黨支部副書記李偉遇到了一個叫王巖玲的4歲小女孩,與家人失散了,光著腳丫,一個人從山上下來。李偉帶她來到駐地,給她做飯吃,還買了一雙球鞋給她,又把小巖玲送到北川八一幼兒園。為使災區的孩子過上災后第一個兒童節,局抗震救援突擊隊積極參與北川八一幼兒園建設。該幼兒園是北川縣當時唯一災后重建的臨時幼兒園,附近百余名幼兒將入園接受教育。5月28日,抗震救援隊投入挖掘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對幼兒園選址所在地進行平整,施工面積約2200平方,有土方230方,為幼兒園按時開學提供了條件!傲弧眱和澢跋,抗震救援突擊隊還自發地捐款3500元,購置書包、文具和圖書,捐給幼兒園,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老師、家長的高度贊譽。
大災之后防大疫。救援隊帶去了1萬多元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加強衛生防疫工作,在江蘇省防疫隊到達之前,局抗震救援突擊隊承擔了周圍0.5平方公里的防疫任務。在清理廢墟過程中, 防疫小組3名黨員跟班作業,不顧自身安危,進行消毒,防止疾病傳播危及災民,還對災民點生病的群眾及時進行醫治,使7名病患者恢復了健康。
在拆除一座危房中,局抗震救援突擊隊挖到了一個銀碗和一張4萬元的存折,馬上交給了鎮政府,失主認領回去后,逢人便說:“鐵四局就和解放軍一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辨偵弦粋五金商人出價5000元,請救援隊搶運他的貨物,救援突擊隊按照鎮的部署去做,堅決拒絕了他的酬謝。鎮領導高度評價救援人員:你們鐵四局守規矩,代表了安徽的形象。
在救援中,局抗震救援突擊隊員和災區群眾建立了深厚的魚水情。柳林村的一對夫婦被救援突擊隊安置后,他們將家中的電視、冰箱提供給救援突擊隊使用,還義務幫做飯,當起了臨時炊事員,看到救援人員的衣服破了,從自己的帳篷中拿來針線縫縫補補。
局抗震救援突擊隊員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一個多月里,51個人擠在10頂帳篷里,每個帳篷只有8平方,要擠四五個人,開始幾天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瓶裝水,天氣多變,時而暴雨如注,時而驕陽似火,雨水灌進帳篷,潮濕無比,很多人得了濕疹,天晴時帳篷內的溫度高達42度,難以入睡?稍倨D苦的條件也動搖不了救援人員的決心,再多的余震也無法撼動救援人員不屈的斗志,救援人員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為了災區忘我地戰斗!
到6月26日,經過36天的頑強拼搏,局抗震救援突擊隊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抗震救援任務。共打通道路2.6公里,平整場地12萬平方米,清運建筑垃圾2萬多立方,拆除危房5.7萬平方米,挖出被埋車輛8臺,搶運救災機械物資300余噸,清理遇難者遺體2具,建廁所3個,為受災群眾搭建帳篷百余頂,為63戶受災群眾搬遷了財產,為擂鼓鎮派出所、北川縣公安局、幼兒園、山東援建單位、江蘇衛生防疫隊、綿陽氣象局服務隊等10余家單位的安攤臨建平整了土地。局抗震救援突擊隊以共克時艱、不屈不撓的精神得到了災區人民的普遍贊譽,為中鐵四局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授予中鐵四局抗震救援突擊隊“中國中鐵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稱號;
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中鐵四局抗震救援突擊隊“全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先進集體”稱號。(文稿整理:王保良、王傳七 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