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開顏,男,漢族,1964年10月生,安徽省樅陽縣人,起重工高級技師,中共黨員。1983年底在鐵四局五處參加新線鐵路建設,自此一直從事起重架梁工作,先后轉戰10余個工程項目,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異的橋梁架設工程施工現場指揮員。胡開顏業務精湛、工作敬業,工作二十余載優質高效安全架梁逾千片,在公司被人們譽為知識型、 專家型、 實干型的工人技師, 先后榮獲 “江西省勞動模范”、“江西省優秀高技能人才”、“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全國知識型員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09 年被列為九江市市長曾慶紅高技能人才的直接聯系人,為江西發展建言獻策,共謀和諧;2010年當選為全國勞動模范。
1983年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胡開顏被安排學習起重技術?吹焦さ厣弦蛔┰缴綆n的隧道,一架架飛跨水面的橋梁,他在日記里寫下這樣的感受:“當工人不但要勤于動手,而且還要勤于動腦!逼鹬赜幸豁椈净睢系蹉^、鋼絲繩打結、打大繩扣。胡開顏一次學不會,就在宿舍里扯上吊鉤繩子,和自己較上勁練開了。正是憑借這種刻苦鉆研的精神,胡開顏在眾多起重工中脫穎而出。1995年參加全局萬人技術大比武獲得起重工第一名,獲得“京九鐵路建設先進個人”稱號,被全國鐵路總工會授予“火車頭獎章”,還十分榮幸地受到了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的親自接見。1996年參加鐵道部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獲得基建系統架子起重工第八名,被授予“鐵道部青年技術能手”稱號。隨后,單位將胡開顏選送到華東交通大學脫產學習深造3年。面對這次難得的學習深造機會,胡開顏更是刻苦學習,全面掌握了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和理論力學等知識,年年獲得“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稱號。課余時間里,他都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泡在圖書館查找資料,一頁一頁地做記錄,3年下來,寫了十多冊記錄本。這為他日后繼續從事心愛的架橋事業,安全、高效架設橋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1年7月,在太行山上無人區施工的中鐵四局五公司所屬焦晉經理部電話告急:經理部管段全線5座橋,最高橋墩54米高,梁壁都不一樣,給架梁施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請求速派起重技能人才來現場增援。當時,公司新購了一臺新型的DJ50-160型步履式單導梁架橋機,架設跨度可達50米,自重達180多噸,設備可以支援焦晉經理部,但主持架橋人員呢?胡開顏欣然領命,任架橋隊隊長,并直接掌管架橋機。他憑著自己多年的功底,硬是把厚達160頁的使用說明書記熟了,把一些重點的薄弱環節了然于胸,圓滿完成焦晉經理部所有橋梁架設任務,并總結出判斷架橋機有無故障的方法:聽水平儀、摸波紋。
2003年10月,胡開顏帶著該架橋機,轉戰孝(感)襄(樊)高速公路清水河雙幅式大橋建設工地。該橋一孔橋墩上要架四片梁?蛇@種架橋機無架梁橫移設施,要想移梁,必須經過兩次換軌,工作量巨大且效率不高。胡開顏先后十多次跑圖書館找資料,晚上挑燈搞設計、做試驗,設計方案,給架橋機設計一個邊掛結構。11月份,經測試,他設計在行走梁47.5厘米處的邊掛結構方案各種技術指標均符合要求,實現了不用移軌、一次移梁的目標。
21世紀的中國高速鐵路建設使得胡開顏將架梁技術逐步邁向專業化,邁向高速鐵路施工的前沿陣地。2006年11月,胡開顏參加我國鐵路現代化建設最新成果的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長大客運專線——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建設,調任五公司武廣鐵路客運專線鋪架分隊作業隊長,負責該管段內21座大橋的322片900噸箱梁的架設任務。這些900噸箱梁為32米預應力混凝土整孔無砟箱梁,橋面面積比標準的籃球場還要大17平方米。面對公司購置的價值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德國原裝KSC900噸運梁車和總價值4000余萬元的全新900噸箱梁提運架設備;面對武廣高鐵架梁新工藝、新技術,胡開顏深感責任和壓力巨大。在3個月的時間里,他帶領工友在工地一步到位拼裝好了900噸架橋設備,贏得來工地安裝架橋機液壓管道的德國專家的心服口服,豎起大拇指連連說:“中國工人好樣的,了不起!了不起!”
在現場架梁時,由于設計原因,每次下導梁過孔都要搭設1米多高的4個枕木垛,用4臺50噸千斤頂把下導梁頂起,一方面增加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加大了勞動強度。通常架一片梁要六七個小時。胡開顏仔細地從理論上先行通過計算,取得了可行性參數。接著他就開始對架橋機下導梁支撐進行了技術改造,用兩臺100噸加長油頂,在每片下導梁上鑿一個直徑為25厘米的圓孔,把油頂反向安裝在支架上,這樣頂起下導梁只要10分鐘,完成一片梁架設只要4小時,創造出3天架梁10孔的好成績。
架橋機轉場施工,不僅需要指揮員有精湛的技術保障功底,更需要指揮員有強烈的工作前瞻性。在武廣高鐵架梁的3次轉場中,胡開顏經過技術論證,將運梁車和架橋機之間的鋼支撐變更為60×60膠皮支撐。直接把架橋機轉場工時由過去的3天縮短為1.5天,比業主要求工期提前3天完成架梁工作,在全線首家率先安全、優質完成322孔900噸箱梁架設任務。僅此一項,為公司節約費用20余萬元。頓時,被業主譽為“武廣客專線上的架梁先鋒”的胡開顏和他帶領的架梁隊在高鐵架梁業中聲名鵲起。
2009年,胡開顏來到中鐵四局五公司昌九城際鐵路工地,指揮國內首輛DCM750型模塊膠輪式運梁車,擔負管段內8座橋共449片750噸雙線單箱雙室混凝土箱梁的移梁、存梁、運梁及架梁施工任務。一個工序環節引起了胡開顏思考,昌九城際箱梁梁支座每個重達400公斤,需配備一輛叉車進行支座的倒運和安裝,但安裝過程難以一次準確到位,需要人工二次搬運,造成工序阻礙。是不是可以針對支座搬運距離短的實際情況,在倒運工具上想想辦法呢?胡開顏抓住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和提梁班的電焊工一起動手用鋼板焊制了一個簡單行車吊具,采用人工倒運、安裝支座的方法,既保證了支座安裝的一次到位,提高了工效,又節省了購買叉車的資金,增加了效益。這一年,胡開顏帶領的昌九架梁隊率先在全線實現首架200孔箱梁的節點工期目標,得到了南昌鐵路局的高度贊揚和嘉獎,還和五公司昌九梁場共同獲得了江西省“工人先鋒號”項目稱號。
架橋作業是一項高風險行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就會造成機毀梁毀人亡的特大安全事故,給社會、企業和家庭造成巨大的損失。胡開顏日常說的最多一句話是:“架梁無小事,每一片梁都是第一孔梁”。胡開顏摸索了一套成熟的架梁工序,練就了一雙“千里眼”和“順風耳”。每次架梁前,每個節點板的拼裝、鋼絲繩的外表以及走行軌道的受力平穩等情況,都是他必看的;架橋機的電機噪音是判斷架設過程安全的一項重要技術參數,運行當中,胡開顏只要用耳朵一聽,就能找出安全隱患,并在隨身帶的筆記本上做好記錄。27年來,胡開顏發現并排除安全隱患上百次,架設大小橋梁50多座、近30公里,累計架梁1900余片,座座安全優質,為企業創造價值14000多萬元;拼裝架橋機10余臺;技術革新20多項,解決上百個架梁難題,為企業節約成本上千萬元。
胡開顏與企業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架梁技術在業內已經頗有名氣,自然少不了一些企業用高薪來聘請他。胡開顏都婉言謝絕了。他說:“我的成長離不開企業培養,我要用自己所長報答公司給予施展能力的崗位平臺;我的成長還得益于我的本職,我要用自己所長感謝社會給予我的種種榮譽和表彰!贝髮W畢業后,公司曾有意安排他從事工程管理工作,他謝絕了。他說:“我熱愛起重和架梁事業,愿意為此工作一生!币坏┕ぷ,胡開顏就成了擰上發條的時鐘,24小時吃住在現場,手機24小時開機,作息時間與架梁工作完全同步。在昌九鐵路架梁施工中,一次因架橋機在吊梁架設過程中突發故障,箱梁落梁過程被迫停止。胡開顏在10多米高的架橋機上上上下下七八回,一會兒查主控室、一會兒查電路、一會兒查液壓系統。當他查找到問題, 檢修好設備,才想起自己剛吃了一半的盒飯還晾在橋面上。自參加高速鐵路建設,胡開顏常年奮戰在工程施工現場,連續5個春節沒有回家過年和親人團聚。
從當初的一名普通起重工,到高級起重技師,胡開顏深諳其中的酸甜苦辣。他把自己積累的經驗悉數交給團隊中的每一名員工。每到一個新項目都要帶上三五名新員工,手把手地幫助他們提高操作技能。業余時間,他組織大家在駐地的農家小院,自己動手用木棍、鐵絲、角鐵搭建一個模擬架橋機,制造一些小故障,現場指導他們采取何種措施解決問題。就這樣,胡開顏帶領的架橋隊伍迅速擴大,成為公司架橋戰線上的生力軍。(文稿整理: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