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年前四月的最后一天,天氣已不是記憶中重要的事情。對于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無黨派人士而言,這一天是令人振奮和熱烈難忘的,這一天也留下了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1948年4月30日,臨近國際勞動節的到來。此時國民黨已經窮途末路,中共中央為了團結廣大人民,共同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選擇在恰當的時機發布了鼓舞人心的“五一”口號。“五一”口號涵蓋23條內容,其中第五條明確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就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問題的意見致函李濟深、沈鈞儒,并提議由民革中央、民盟中央和中國共產黨中央發表聯合聲明并以此為號召。中共中央的“五一”號召,立即得到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熱烈擁護和響應,各民主黨派發表聲明,致電中共中央領導,表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毛澤東主席復電表示歡迎。各民主黨派的負責人積極踴躍地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請,歷經艱險奔赴解放區,參加創建新中國的偉大使命。
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不僅與共產黨風雨同舟、攜手并肩共同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用自己畢生的心血和才能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出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黃炎培先生打破自己不做官的規矩,接受了周恩來的邀請,擔任分管輕工業的副總理。他對毛澤東有不同意見時敢于當面提出,有時去信表達,有時為回避口筆交鋒,而在相關會議上提出。在“文革”后的紀念文章中,黃炎培常常被稱作共產黨人的“諍友”。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的費孝通先生被譽為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民主人士。1945年,他和其他三位教授一起在西南聯大的民主草坪一帶參加六千余人的“反內戰演講”,當專制者的槍聲響起時,他大聲呼喊:“不但在黑暗中我們要呼吁和平,在槍聲中我們還要呼吁和平!”“我們要用正義的呼聲壓倒槍聲!”;1992年,費孝通發表著作《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收入自己80年代以來考察沿海鄉鎮企業的主要研究報告,就我國鄉鎮企業的發展及其在改革和國民經濟中的位置提出了精辟的見解。
文革期間,一些民主先輩們曾受到迫害打擊、遭遇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各級統戰和政協組織也曾陷入癱瘓狀態。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人及時撥亂反正,對各民主人士的冤假錯案予以平反、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予以重新制定、對統一戰線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198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1989年,中共中央頒發了14號文件,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六十五年來,雖然歷經坎坷,但是作為我黨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卻一直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上,我國統一戰線仍將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與全國各民族、各階層的人民一起在新一屆中國共產黨中央的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